唐自成:躬耕山乡四十载 涓水河畔桃李秾
2023-11-15 15:14:3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徐梅芳 | 作者:刘欢欢 唐立谷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850

唐自成,出生于1964年,中共党员,中小学副高级教师。他1984年湖南省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,在衡山县贯塘中学参加工作,1988年调入群英中学,现任群英中学副校长,扎根在地处衡阳、娄底、湘潭三市四县边界的边远乡村学校执教40年。他凭借一颗初心、一腔赤诚、一份情怀,矢志做乡村教育的“点灯人”,用爱和责任鼓励和鞭策乡村孩子走出大山,改变命运。

言传身教,潜心育人。他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,担任学校行政工作22年,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32年,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他曾带的群英中学61班参加全县中考位居第一。他爱护学生,注重赏识教育、激励学生好学进取。如群英中学79班刘某,性格比较内向、成绩一般,他多次家访谈心,适时鼓励并耐心指导。通过三年的悉心培养,她考入省示范性高中。唐老师关注着她高中、大学的学习情况,每次假期还是会去她家坐一坐,直至她考入大学,在一线城市工作。多年后,她返乡探亲,回到母校看望老师,说到:“有今天的成就,感恩有您的教导!”如今,临近退休,他仍坚守毕业班教学一线,每到下课铃响,学生三三两两跑到办公室找他背书、求问,他总是耐心解答,讲深讲透。哪天没有学生来办公室背书、求问,他便不自在了,于是走出办公室,走进教室,询问学生,培优辅差,不放弃、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。

退休教师汪义贵评价:“与唐老师共事几十年,他带班有方法、有艺术,善于化腐朽为神奇。”学校同事唐桂林说:“我是唐老师的学生,又有幸与老师同事,同为学校管理。这么多年来,唐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从未褪色,唯一褪色的就是额上的光泽与黑发。”

爱心助学,心系学子。他出生在农村家庭,家中七姊妹,上世纪六十年代特殊时期,哥哥、姐姐因病相继去世,母亲精神受到打击。1971年妹妹又去世,母亲因为家庭变故,精神出现间歇性异常。1988年,他父亲因病不幸去世。他一边工作,一边带着弟弟求学,最终培养弟弟考上中专,也走上乡村教育的道路。家里孩子要培养,爱人没固定工作,一家人指望着他微薄的工资收入为生。他一边认真工作,一边照顾家庭,在家尽心尽孝,友爱邻里;在校尽职尽责,团结同事。将家庭和工作重担扛在肩上,这一扛就是二十多年,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华南理工大学硕士、一线大城市的白领。

他无悔地选择乡村教育。从刚参加工作,他便步行爬山越岭、骑摩托车坚持到学生家里家访。2004年,群英中学113班有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,准备辍学,他只身一人几次前往家访,做家长与学生的思想工作,最后他为学生垫了费用,第一次160元,第二次210元,让该生顺利初中毕业。临近中考,113班有个学生因母亲精神异常,家中三姊妹都要上学,没有经济能力交生活费和中考报名费,不愿来校读书,不愿参加中考。他得知情况后,带领科任教师三次家访,自掏腰包为学生垫付400元,让该生初中圆满毕业。当时他工资不足1000元一月,他并不后悔,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。四十年如一日,不变的是穿梭在乡间小道的身影,渐多的是两鬓的白发。

崇德勤业,甘为人梯。2001年他开始从事学校管理,工作能力及工作成绩有目共睹,多任中心学校校长向县教育局推介,2012年上级教育部门想派他去其他学校任校长,由于他对这所学校的执着热爱,他婉言谢绝,依然扎根群英中学,担任副校长,协助校长管理教育教学和后勤工作。他坚持艰苦朴素、勤俭治校,时至今日,学校管理层唯独他的办公室未装空调,仅靠一把吊扇吹散心间近四十年的燥热。

在教学方面,他教学成绩优异,每逢评优评先,他不争不抢。在教学管理方面,每一节课的安排,每一场活动的组织筹划,他始终做到公平公正。在后勤管理方面,小到一颗螺丝钉、一个水龙头、一卷胶布,大到学校项目建设、大型采购,始终做到廉洁身正,从不以权谋私,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考虑,服务学生,服务教师,服务学校。学校校长都换了好几任了,他这副校长一干就是十几年。他总是从大局出发,用心用情协助校长处理好校内各项事务及周边关系。老同事唐向阳说道:“他一心一意为学校,实心实意与人相处,在评优评先时候,他始终做到公平公正。在荣誉利益面前,他二十多年都是主动辞让,淡泊名利。”

三尺讲台育桃李,一支粉笔写春秋。衡山县群英中学教师唐自成扎根农村中学,四十年如一日,坚守乡村教育、关心留守儿童、贫困学生,在平凡却不平庸的岗位上辛勤耕耘,将韶华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。

责编:徐梅芳

来源:衡山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